找到相关内容449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法门之光执委会致第三届“法门之光”福慧营全体学员一封信

    同学可以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前来法门寺学习或参加2009年的第四届法门之光福慧营。   对于已经录取的同学来说,你们是幸运的。但你们也要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,除了法师们风趣幽默并含有人生哲理的佛学讲座之外...

    佚名

    |信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7/16444625958.html
  • 每晚给父亲必做的一件事

    今日的参天大树,这里面倾注了父亲无数的心血和汗水,他的一双半残废的风寒腿脚就是最好的说明。有人对父亲说,每年为那两仟元补贴不值得,辞了到外面打工一年也挣个一、二万都是可能的,何必干这种吃苦贴身体的事。可...

    石娜

    |孝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9/10245429368.html
  • 了幻法师答:佛教是禁欲主义吗?

    离欲,大乘菩萨不是离欲,也不是节欲,而是对五欲——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加以化导,叫做化欲。 一般人总认为必须吃苦才算有修行,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。佛陀对修行的态度是主张&...

    了幻法师

    婚姻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10/21035930286.html
  • 一位成功人士给年轻人的10个忠告

    贫穷 也许你家里没有几十万上百万。大胆的去做事情,不要怕贫穷。即使我们事情做失败了,我们大不了回到起点——还是穷人。 9、吃苦耐劳 不要怕吃苦。在创业阶段,我们要的是名气,是经验,有时候在保本的情况下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1675259.html
  • 地藏王菩萨感应不可思议的小故事

    大雪天上深山砍柴,不小心掉下悬崖,万幸被一棵松树拖住。回寺庙后,师傅痛感年轻一辈僧人安于享乐,不愿吃苦修行,于是深夜向地藏菩萨发大愿,要离开九华山去最艰苦的地方发心修庙,度化大众,成就功德。。 转机出现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33281999.html
  • 冯其庸:一直被玄奘精神感动 数次重走玄奘之路

    事物真相。   在当日上午“玄奘西行求法足迹摄影展”的开幕式上,冯其庸把玄奘精神概括为:“坚忍不拔、追求真理的精神;不怕吃苦、执著求知的学习精神;百折不挠、励志奋进的精神;不慕荣利、心归大唐的爱国主义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新闻|台湾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11/13150793108.html
  • 禅武同源

    和智能二个层次或二个方面。习武人只要吃苦,就能长功。当练到一定火候,光是吃苦就不行了,得靠悟性。谁的悟性好,谁就能更上一层楼,进入新的境界。这也就是武术与武学、武道的关系所在。武术能治人,武学、武道能...

    释延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85157202.html
  • 出家的动机何在?

    :人生苦短,生命无常,生死轮回;为求解脱生死,为求明心见性,为证悟无上菩提而出家。”   他说:“人生本来就是苦嘛!既然来到人间,就是要吃苦,忍受苦,不要逃避苦才对呀!太消极了吧!”   我说:“出家人吃苦受苦,不觉得有苦,因为有佛法的滋润,有佛法的启发,佛法要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,生活就是佛法,佛法就是生活,因此,苦中有乐呀!”   他说:“既然是吃苦,又是受苦,如何有乐呢?”   我说:...

    释如本著

    |出家|学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2010448581.html
  • 出家的动机何在?

    本来就是苦嘛!既然来到人间,就是要吃苦,忍受苦,不要逃避苦才对呀!太消极了吧!”  我说:“出家人吃苦受苦,不觉得有苦,因为有佛法的滋润,有佛法的启发,佛法要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,生活就是佛法,佛法就是生活,因此,苦中有乐呀!”  他说:“既然是吃苦,又是受苦,如何有乐呢?”  我说:“出家学道是为了什么而出家!要搞清楚,搞不清楚就不要出家,居士啊!请您冷静听我说几句话,好吗?”  他很高兴的连连点头...

    释如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0654782.html
  • 新世纪 中国的僧伽教育呼唤新的教育观

    或弘法,需要献身精神、吃苦精神,因为将面临许多困难,甚至困境。历代高僧大德,将此身心奉尘刹,如玄奘、法显、鉴真,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典范,也因此成就了非凡的大业。由于社会发展,生活水平提高,今天的学僧,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害怕吃苦、乐于安逸的心态。因此,要把历代高僧大德的精神进行弘扬。  八、要对国情与教情进行教育  佛教属于世界,没有国界,但佛教徒有自己的祖国,有自己的宗教。学僧对国情和教情的认识深入...

    本 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5850861.html